王者荣耀与绘旅人,游戏产业中的创意借鉴与原创边界

CF排位号 8
广告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游戏产业中,创意借鉴与抄袭的界限一直是业界和玩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腾讯旗下热门MOBA手游《王者荣耀》与网易推出的视觉小说游戏《绘旅人》之间的"抄袭"争议再次将这一话题推向风口浪尖,这场争议不仅涉及两款游戏的具体设计元素,更折射出中国游戏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原创性挑战,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事件,探讨游戏产业中创意借鉴的合理边界,以及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保护原创作品的价值。

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王者荣耀》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手游之一,自2015年上线以来一直保持着极高的人气,而《绘旅人》则是网易2020年推出的一款女性向视觉小说游戏,凭借精美的画风和丰富的剧情吸引了大量玩家,争议的起因是有玩家和业内人士指出,《王者荣耀》中部分英雄的皮肤设计、界面元素甚至宣传素材与《绘旅人》中的内容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

王者荣耀与绘旅人,游戏产业中的创意借鉴与原创边界

具体而言,争议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角色设计上,有玩家对比发现《王者荣耀》某新英雄的服饰细节、配色方案与《绘旅人》中的角色高度相似;其次是UI界面设计,两款游戏的部分菜单布局和图标风格被指雷同;最后是宣传素材的构图和视觉风格,有专业人士指出存在明显的借鉴痕迹。

腾讯方面对此回应称,所有设计均为原创,任何相似纯属巧合,而网易尚未正式回应,但相关话题在玩家社区持续发酵,这一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国内游戏行业类似争议频发,反映出产业快速发展背后隐藏的创意焦虑。

游戏产业中的"借鉴"文化

游戏产业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借鉴"史,从早期街机游戏的相互模仿,到现代3A大作间的机制学习,借鉴在游戏设计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游戏设计师宫本茂曾坦言,任天堂的许多经典作品灵感都来自对现实生活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观察与借鉴。

借鉴与抄袭之间存在一条模糊却关键的界限,合理的借鉴通常是对核心创意的转化和提升,而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英雄联盟》对《DOTA》游戏模式的借鉴最终发展出独特的电竞生态;而《原神》对《塞尔达传说》美术风格的参考也融入了大量原创内容,这些案例展示了借鉴如何推动产业进步。

但在中国游戏市场,借鉴文化呈现出特殊面貌,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快速开发、快速上线的商业模式,导致部分厂商选择"走捷径";玩家审美品位的提升又对原创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矛盾在《王者荣耀》与《绘旅人》的争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玩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复制,而是渴望看到真正的创新。

法律视角下的游戏抄袭认定

从法律角度看,游戏抄袭的认定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著作权法保护表达而非思想,这意味着游戏机制、玩法规则等"思想"层面内容通常不受保护,而具体的艺术表现、代码和文字内容则可能受到保护。

在《王者荣耀》与《绘旅人》的案例中,要认定抄袭存在几个难点:角色设计中的单一元素(如某种服饰风格)往往难以主张独家权利;UI界面的功能性设计通常被视为"思想"而非"表达";宣传素材的相似性需要证明存在实质性接触和复制行为,而非独立创作的巧合。

国内外相关判例显示,游戏侵权案件原告胜诉率并不高,2018年《英雄联盟》诉《魔法热潮》案中,法院虽认定部分角色设计侵权,但对游戏机制的模仿则不予支持,而更早的《泡泡堂》诉《QQ堂》案也以原告败诉告终,这些案例表明,法律对游戏创新的保护存在明显局限。

玩家社群与道德评判

在法律难以明确界定的灰色地带,玩家社群的自发评判构成了另一重重要维度,在《王者荣耀》与《绘旅人》的争议中,玩家通过细致的对比分析、广泛的讨论传播,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这种压力往往比法律诉讼更能影响厂商行为。

社交媒体时代,玩家对原创性的道德评判标准日趋严格,一方面是因为信息透明度提高,任何借鉴行为都难逃玩家法眼;核心玩家群体对游戏的艺术价值有了更高期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复制品,这种变化迫使厂商更加重视原创性,即使法律风险有限,道德风险和品牌形象的损害也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玩家评判也存在非理性因素,平台忠诚度、个人情感等都可能影响判断,导致类似案例在不同社群中获得截然不同的评价,玩家舆论虽重要,但也不应成为唯一评判标准。

对产业创新的深层影响

《王者荣耀》与《绘旅人》的争议折射出中国游戏产业面临的创新困境,头部厂商凭借资源和渠道优势,可以通过借鉴加微创新的方式快速推出产品;中小团队虽有创意却难以突破市场壁垒,这种格局长期来看可能抑制产业创新活力。

具体而言,过度借鉴可能带来三重危害:一是压缩原创作品的生存空间,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二是降低行业整体创意水平,形成同质化竞争;三是损害中国游戏的国际形象,影响文化输出,近年来国产游戏在海外市场屡遭"抄袭"质疑,与此不无关系。

但另一方面,完全杜绝借鉴也不现实,游戏作为综合性艺术形式,天然具有互文性特点,关键是如何建立健康的借鉴规范——尊重原创、注明灵感来源、在借鉴基础上实现实质性创新,日本游戏行业通行的"玩法致敬"文化或许值得借鉴,即在模仿核心机制的同时,确保艺术表现和内容体验的原创性。

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

解决游戏产业创意困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政策层面,应完善著作权保护,特别是对游戏特有表达形式的认定标准;同时建立更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降低维权成本,2019年上海浦东法院设立的专业知识产权法庭就是积极尝试。

行业自律同样重要,游戏厂商可借鉴影视行业的"原创声明"制度,主动标明作品灵感来源;行业协会也可制定借鉴规范,建立争议调解机制,腾讯与网易作为行业龙头,更有责任以身作则,通过良性竞争推动产业升级。

对玩家而言,既要保持对原创的支持,也需避免非理性的攻击行为,通过理性消费选择(支持原创作品)、建设性反馈(向厂商提出改进建议)等方式,玩家可以成为促进产业创新的积极力量。

《王者荣耀》与《绘旅人》的争议绝非简单的抄袭指责,而是中国游戏产业走向成熟必经的阵痛,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今天,原创能力已成为游戏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在法律保护、行业自律和玩家监督的多重作用下,中国游戏产业才能突破借鉴依赖,实现真正的创新飞跃,游戏的魅力在于无限创意,保护这份创意就是保护产业的未来。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caishuiw.cn/18913.html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