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中的性别暴力,从和平精英女生被推崖事件透视游戏性别欺凌

CF排位号 4
广告一

一起虚拟世界中的"谋杀"事件

在《和平精英》这款风靡全球的战术竞技游戏中,一场看似普通的组队游戏却演变成了一场令人不安的虚拟暴力事件,一名女性玩家在游戏中被队友故意推下悬崖"杀害",这一事件被录制成视频并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关于游戏内性别暴力的激烈讨论,这起事件表面上只是一场游戏中的恶作剧,却折射出数字时代性别欺凌的新形态,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日益模糊,游戏世界中的暴力行为已经不能简单地用"这只是游戏"来搪塞,本文将从这一事件出发,探讨游戏环境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虚拟暴力的心理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构建更为包容平等的数字空间。

事件还原:游戏中的"推崖"行为

根据多方报道和流传的游戏录像,这起事件发生在《和平精英》的四排模式中,一名女性玩家与三名陌生男性玩家匹配成队友,在游戏进行到中期时,这名女性玩家被队友引诱至悬崖边缘,随后三名男性玩家同时使用游戏中的"推动"动作,将她推下悬崖致死,在《和平精英》的游戏机制中,这种队友伤害行为本不可能发生——游戏设计者早已考虑到可能的队友伤害问题,因此队友之间的射击和近战攻击都是无效的。"推动"动作作为一种非攻击性互动,却意外成为了游戏机制的一个漏洞,使得这种"队友杀害"成为可能。

虚拟世界中的性别暴力,从和平精英女生被推崖事件透视游戏性别欺凌

更令人不安的是,实施这一行为的三名玩家在过程中使用了明显的性别歧视语言,包括"女生就不该玩这种游戏"、"回去玩换装游戏吧"等言论,事件发生后,他们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歉意,反而在游戏语音中大笑,并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分享到游戏社区炫耀,这一行为很快引发轩然大波,相关视频在微博、贴吧等平台迅速传播,点击量在短时间内突破百万。

《和平精英》官方在事件发酵后迅速做出回应,发布声明称已对涉事账号进行封禁处理,并表示将修复这一游戏机制漏洞,官方强调游戏内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欺凌行为,鼓励玩家举报类似事件,这一回应并未完全平息舆论,许多玩家和性别平等倡导者指出,封号只是治标不治本,游戏文化中的深层性别歧视问题亟待解决。

性别歧视:女性玩家遭遇的普遍困境

"女生被推下悬崖"事件绝非孤立现象,而是游戏世界中系统性性别歧视的冰山一角,多项研究表明,女性玩家在多人线上游戏中遭受歧视和骚扰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玩家,根据美国反诽谤联盟2022年的调查,49%的女性玩家曾在网络游戏中经历过性别歧视骚扰,这一数字在18-24岁的年轻女性中更是高达68%,在中国游戏市场,虽然相关系统性研究较少,但从各大游戏论坛和社交媒体的讨论来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女性玩家在游戏社区面临的歧视形式多种多样,从公开的辱骂、性骚扰到更为隐蔽的排斥和贬低,常见的情况包括:女性玩家被自动假定为技术差、"猪队友";使用语音聊天时一旦被发现是女性,便会招来不必要的关注和调戏;表现出色时,成绩往往被归因于"有男性帮忙"或"运气好";而一旦失误,则会遭受比男性玩家更为严厉的指责,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女性玩家已经内化了这种歧视,要么选择隐藏性别(如不使用语音聊天,使用中性化游戏ID),要么干脆避开竞技性较强的游戏类型。

游戏直播平台上的性别歧视同样严重,女性游戏主播常常面临"技术不如男性主播"的刻板印象,即使实力相当,她们也更容易受到对其外貌而非游戏水平的评价,一些观众甚至会专门到女性主播的直播间"查房",发表不当言论,这种环境导致许多有潜力的女性玩家和主播要么离开行业,要么被迫迎合某些观众的低俗趣味,进一步强化了游戏圈的性别刻板印象。

游戏产业本身的性别失衡也是问题的一部分,虽然女性玩家数量已经几乎与男性持平(根据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女性玩家占比达48%),但游戏开发团队中女性比例仍然偏低,尤其是在决策岗位,这导致许多游戏从设计之初就缺乏性别视角,角色塑造、剧情设定和营销策略都倾向于迎合传统男性审美和兴趣,无形中强化了"游戏是男性领域"的错误观念。

虚拟暴力的现实影响:从游戏到心理

"推下悬崖"这类游戏内的虚拟暴力行为,看似只是无害的像素冲突,实则可能对受害者产生真实的心理影响,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的情感反应与现实生活中非常相似,当一名玩家在游戏中遭到有针对性的欺凌和排斥时,其大脑产生的羞耻、愤怒和无助感与现实中遭遇类似情境时几乎一致,对于许多玩家而言,游戏角色是自我认同的延伸,对游戏角色的攻击会被感知为对玩家本人的攻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类事件对青少年玩家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和平精英》等游戏的玩家中有大量未成年人,他们正处于自我认同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频繁遭遇游戏中的性别歧视和欺凌,可能导致年轻女性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强化"我不属于这里"的异化感,甚至影响她们对科学、技术领域的兴趣和信心,一项针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女性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在游戏和技术相关活动中遭遇的性别歧视,是许多女性后来离开这些领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虚拟暴力还可能产生"溢出效应",影响玩家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和态度,实施游戏暴力的玩家可能在过程中强化了其性别偏见,将虚拟世界中的不当行为逐渐正常化,有研究表明,长期在游戏中实施性别欺凌的玩家,在现实中也更可能表现出性别歧视态度,这种"从虚拟到现实"的态度转移尤其令人担忧,因为游戏环境往往缺乏现实社会中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更容易助长不良行为的滋生。

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与现实暴力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界争论的焦点,虽然大多数研究者同意游戏暴力不会直接导致现实暴力,但长期接触或参与游戏中的针对性暴力行为,确实可能降低个体对暴力的敏感度,改变其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方式,当"推女生下悬崖"成为游戏社区的一种"梗"或"挑战",其潜在的危害就不仅限于直接参与者,而是可能影响整个玩家社群的文化氛围。

多方应对:从游戏机制到社会观念

面对游戏世界中的性别暴力问题,需要游戏公司、玩家社区、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技术层面来看,游戏设计者应当更加重视游戏机制的完善,尽可能消除可能被用于欺凌的漏洞。《和平精英》在事件发生后迅速修复了"推动"动作可以被用于队友伤害的问题,这种快速响应值得肯定,更根本的是,游戏开发团队应当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各种可能的滥用场景,建立更为完善的防骚扰机制,如更灵活的反骚扰设置、更高效的举报处理系统等。 审核和社区管理也需加强,目前大多数游戏公司的审核重点放在明显的辱骂言论和外挂使用上,对更为隐蔽的性别歧视行为关注不足,建立专门处理性别歧视投诉的团队,制定针对性别暴力的明确处罚标准,对惯犯采取硬件封禁等更严厉措施,都是可行的改进方向,游戏公司可以通过游戏内的引导性内容,主动营造尊重包容的氛围,如加载界面的提示信息、游戏内的公益广告等。

玩家社区的自律同样重要,游戏中的不良行为往往因旁观者的沉默而得以延续,鼓励更多玩家在遇到性别歧视时主动发声支持受害者、使用举报功能,可以逐渐改变游戏社区的文化,一些游戏社群已经开始自发组织"反骚扰巡逻队",在游戏中主动保护可能成为目标的玩家,这种草根行动虽然规模有限,但代表了积极的方向。

教育机构应当将数字公民素养纳入常规教育内容,帮助青少年理解虚拟世界中的行为同样需要遵循基本的道德准则,特别是要打破"游戏是男性领域"的刻板印象,鼓励更多女孩参与游戏设计和电竞活动,从根源上改变游戏文化的性别结构,家长和教育者也需更新认知,理解游戏对当代青少年的重要意义,以引导而非禁止的方式帮助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健康成长。

从更广阔的社会视角看,游戏中的性别歧视只是社会深层性别问题的折射,要真正解决游戏世界的性别暴力,必须同时推进现实世界中的性别平等教育和工作,媒体应当负责任地报道游戏相关事件,避免将个别玩家的不良行为标签化为整个玩家群体的特征,同时给予女性玩家和从业者更多正面可见度,只有当社会各界都认识到虚拟世界暴力的严重性,并愿意采取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构建起尊重包容的数字空间。

构建真正"和平"的游戏世界

"和平精英女生被推下悬崖"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虚拟世界中的暴力,尤其是针对特定群体的歧视性暴力,绝非可以一笑置之的"玩笑",在数字时代,游戏已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重要的社交空间和身份表达场域,发生在这些空间中的伤害行为,会产生真实的心理和社会影响。

构建真正平等、包容的游戏环境,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入手:完善游戏设计与监管,加强玩家教育与社区建设,推动产业多元与平衡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虚拟世界的暴力阴影根植于现实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土壤,只有通过持续的社会观念变革和制度改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游戏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超越现实限制,创造各种可能性,在这样一个充满潜力的空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打造一个真正"和平"的环境,让不同性别、背景的玩家都能平等享受游戏的乐趣,这不仅关乎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更关乎我们正在共同构建的数字文明未来,当一名女性玩家不必担心因性别而被"推下悬崖",当所有玩家都能基于技能和热情而非身份标签被评价时,游戏才能真正成为连接而非分裂人们的美好空间。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caishuiw.cn/23515.html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扫码二维码